“天神之眼”再进化! 泊车不用学, 秦L智驾辅助系统来兜底

  • 2025-07-15 08:26:12
  • 568

“科技平权”口号的提出,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当它要落实到产品上,还得看有底蕴的汽车品牌。

年初,随着比亚迪宣布“全民智驾”战略的发布,旗下车型都尽数安排上了“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进一步打破“智驾=高价”的传统认知。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不仅包“平权”,还包“升级”。

就在最近,比亚迪官宣“天神之眼”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OTA。而在天津,我们就提前体验了一把秦L“天神之眼”所带来的惊喜。

首先,“天神之眼”整体上给使用者带来的体验提升主要分为两个维度:第一是驾驶辅助,主要起到为驾驶者减负的作用;比如高速领航,一家人长途旅行的时候,将操作化繁为简,减少长途驾车的疲惫感,行车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万规模的保有量下,“天神之眼”系统的稳定性已得到充分的验证,并且基于海量大数据的测试,算法也得到更好的优化。拥有百万“天神之眼”智驾车型,加上比亚迪体系下具备L2级驾驶辅助能力,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俨然位列行业前列。

而驾驶辅助系统的另一大作用,主要应对我们日常用车所面对的高频场景——泊车。事实上,即使很多驾照拿到手多年,已经称得上“老手”的人,泊不好车,依然是一种常态。

截至2024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而在2024年一年就有超3583万辆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简而言之,中国每年新增的“有车之人”都是千万规模。

这样的新车销售规模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停车难。

随着汽车保有量激增,窄车位、异形车位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尤其时不时还会遇到那种两侧邻车位置停偏,只给中间车位预留超窄空间的状况。

此前,比亚迪“天神之眼”所具备的自动泊车功能,已经能比较轻松的应付这种窄车位,而此次升级,主要是增加了更加贴心的功能。

比如,面对一些极窄车位,有时候只容得下一台车的身位外加一点点空间,甚至无法兼顾外后视镜。这种情况下,通常就需要驾驶者手动将外后视镜进行折叠,但有时候一个人开车难免无法左右兼顾,甚至忘性大的人还容易忽略这一点,导致与邻车发生剐蹭。

此次“天神之眼”新增“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功能,当系统检测到目标车尾属于极窄车尾将自动触发,从而为汽车的泊停预留更多空间,确保自己与他人的“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玩起了“花式泊车”。

秦L新增了“车头泊入&车尾泊出”功能,可自由进行选择,像面对那种给车尾预留的空间比较小,不方便开后备厢,但是同时又需要存放大件行李,或是刚逛完超市大包小包提着的情况,其实可以适时选择车头泊入,让车尾向着外边,如此一来,存取行李就方便很多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要面对的泊车状况可能“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邻车压线,或者停车位正好靠墙,而墙上又挂着消防栓之类的凸起物品,隐形的缩窄了停车可以操作的空间,此时居中泊车,反而不好操作,甚至开个车门都困难。

因此,比亚迪开发了“偏置泊车功能”,并且可以自行选择偏左、偏右、居中等不同的形式,开门难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泊车不用学智驾替你停。

当前,大部分能够落地到量产车上的智能泊车技术,都只有L2级水平,作为拥有“工程师之魂”品牌的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再次验证了其在技术研发与迭新上的“比亚迪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出于对技术的绝对自信,比亚迪给到了一大很有诚意的权益政策:只要是比亚迪旗下搭载了“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的车型,都能够享受到智能泊车的全面兜底权益,诸如维修、补偿之类的内容,都由比亚迪进行提供。

也就是说,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要知道,当前大多数车企,要是因为智能泊车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通常都会让用户直接走商业险,这难免会影响来年保费的金额。

即使针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行业已经有相应的险种,但保费也是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的,还有一部分品牌即使提供维修和补偿,但也设定了一定的上限,多出的部分金额,依然需要用户承担。

对比之下,比亚迪这份“兜底”政策没有多余的附加条件,比如享受这份保障的用户,不限定首任车主,也不设定金额上限,这种不玩“文字游戏”的模式对于消费者还是给足了诚意。

写在最后:

据相关数据显示,秦L在6月销量达到了22,195辆,再度拿下中型轿车销冠。以第五代DM技术+天神之眼C这套“黄金组合”造就的冠军实力,如今将再度迎来升级,随着覆盖了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等十余项功能的OTA到来,并为旗下的各大车型赋能,比亚迪的品牌势能也将随之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