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是如何打造出“超级爆款”星愿?
- 2025-07-28 08:25:56
- 181
芝能汽车出品
截止目前的2025年终端销量,吉利银河星愿拿下了终端销量全品类第一。这款车的“爆款”并非偶然。
在最近的一次内部深度交流中,项目负责人范总提到,星愿的关键在于立项之初就做出了选择:要做的是“为用户解决具体问题”的车,而不是单纯定位“性能小车、颜值小车还是功能小车”。
项目团队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很多女性用户对车内化妆场景有刚需,家庭用户在出行便利性上也有痛点。于是,这些真实的细节被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研发、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壁垒被打破,用户需求快速落地。传播上,星愿刻意放大了竞品短期难以追赶的核心优势。
最终,星愿从“稳定爆款”成长为“超级爆款”,并成为值得行业研究的样本。
Part 1
用户需求为原点:
从“猜需求”到“造需求”
一款车型的爆款潜质,往往在立项阶段就已注定。吉利银河星愿的起点,是对“用户需求”的极致追问——不是停留在“用户想要什么车”,而是深入到“用户在车里会做什么”。
产品团队在立项初期有三条路:做性能小车、颜值小车还是功能小车?最初的调研曾倾向于性能或功能路线。
◎ 功能小车:丰田爆款小车靠百变空间成为爆款的先例在前
◎ 性能小车:高尔夫、飞度也因性能或实用性占据细分市场。
在一场针对女性用户的调研中,团队捕捉到了多个未被充分满足的真实需求,从这里来看有很多的需求痛点:
◎ 有女性用户提到,老公每次加完玻璃水后,引擎盖关门的声音 “梆梆梆”,让她觉得像在 “折磨车”,女性用户明确希望引擎盖关闭时,自己能用一个手指头就摁下去,操作更轻松。
◎ 当被问到是否会在车上化妆时,女性用户表示 “太喜欢了”,并希望化妆镜能呈现出 “最美的自己”—— 具体来说,就是镜子大一点、凹一点,再加一圈补光。
◎ 团队询问女性用户是否会在车里放口红、粉底、唇膏时,她们表示会放,问题是 “会滑”,所以通常放在中控扶手或扶手箱里,没有合适的固定位置。
◎ 关于中午在车内的场景,女性用户提到,有时想在车里休息,有时会在车上吃饭,觉得如果扶手箱是抽屉式的会更方便。
◎ 女性用户还提到了接送孩子时上下车的便利性需求,希望上下车更方便。
◎ 有女性用户指出前备箱位置太靠里,“每次放东西都要往里够,不方便”,希望前备箱能再往前一些,方便取用。
因此团队发现了更广阔的需求蓝海,颜值和功能性结合,面向更广泛的需求。团队做了超过17场调研,沉浸式观察用户日常用车场景。
这种从前备箱“多3公分距离”、到化妆镜“增一圈柔光”、再到引擎盖“省一公斤力气”的细节打磨,让星愿在第一次样车用户调研中获得平均9.3分的高分评价(其中男性、女性评分均超过9.0),成了吉利产品史上的调研巅峰。
这种用户导向不止于定义,还影响到开发的环节。
吉利银河内部的“精益长制度”,取消了部门壁垒——销售、研发、采购、生产全员联动,在项目推进的最后7个月中,由市场端主导需求优先级排序,研发端全力支持技术实现。
比如,市场团队提出“白色外观太寡淡,想加点粉调”,工厂调色部门在24小时内打样出“+2度粉”“+5度粉”“-3度粉”三个版本,最终按用户反应敲定成品。
爆款不是靠功能多,而是靠功能“对”。而这些“对”,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从用车场景里“抠”出来的。
Part 2
差异化壁垒与传播聚焦:
让优势“难复制”,让声音“不分散”
一款车的产品力再强,若传播失焦、优势被稀释,也难成爆款。星愿的破局点在于:既明确“该说什么”,更清楚“不说什么”,在竞品环伺中构建起短期难以逾越的壁垒。
从传播策略看,星愿避开了“参数堆料”的陷阱,转而走“功能场景化”路线。传统车企常让工程师讲解“功率、轴距、风阻系数”,但用户记住的往往是“这个车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星愿的传播团队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生活场景:
◎ 不只说“前备箱容积XX升”,而是说“买完菜的鱼腥味,放前备箱就不会串到驾驶室”;
◎ 不光说“电动后尾门”,而是强调“双手提着重物时,脚一扫就能优雅关门”。
这种转化让用户能快速感知“这款车懂我”,而不是被冰冷的数据淹没。
传播分为三个层级:必须传播的、可选择传播的、谨慎回避的。
◎ “必须传播”的,是短期内对手难以模仿的系统性优势。
比如车内空间——星愿针对女性用户“接送小孩”的频率,做了大量门板开启角度优化,确保一名母亲可以单手推车门、另一只手抱小孩上下车无阻;后排座椅腿部空间在安装儿童座椅后,仍保留一定余量,这种空间布局不是靠加长轴距就能实现的,而是靠车体结构的重新分布。
再如智能系统,星愿针对“送娃上学”场景设定了“亲子模式”:一键启动车内播放轻音乐、调整空调至舒适温度、开启语音讲故事功能。
这个功能背后,是团队用近18个月进行的用户语音交互路径学习、语料采集与反馈优化过程,包含算法训练、前端交互、以及本地化数据库构建,短期内难以被其他竞品复制。
◎ “可选择传播”的,则是那些虽有竞争力但容易被模仿的功能,比如座椅按摩、氛围灯等。
在内部传播会议上,市场团队曾提出要聚焦“按摩功能体验领先”,但最终被否决——“对手一个月就能跟进的东西,不值得大力传播”。
◎ “谨慎回避”的,则是那些虽看似华丽但用户感知不强的“伪亮点”,比如“最大功率多少千瓦”“轴距多长”等参数。工程师常常习惯强调这些,但在用户心中远不如“我提着大包小包能不能一脚开后备箱”来得实用。
这种聚焦策略避免了“样样好但样样不突出”的困境。当竞品还在堆砌功能时,星愿已通过“空间+智能+能耗”的组合拳,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起“难以替代”的认知。
团队密切关注竞品动态,预判对手可能的跟进方向,提前强化自身优势的传播——比如当得知竞品计划优化座椅功能时,星愿立刻加大对“空间设计不可逆优势”的宣传,进一步拉开差距。
小结
吉利银河星愿的成功,并不是靠一次灵感闪现。它背后的逻辑是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方法论:
在立项阶段,用用户调研取代经验判断,每个功能都对应到真实场景;
在开发过程中,打破跨部门壁垒,让用户需求不在流程里被消耗;
在传播环节,刻意聚焦差异化优势,并持续放大,最终占据用户心智。
这套方法论的核心是三个“不”:不忽视细微需求、不纵容低效协同、不浪费产品优势。
当一款车能做到“用户想要的它都有,对手难复制的它更强”,从稳定爆款到超级爆款,只是时间问题。
吉利的爆款逻辑正在成型,而且速度比外界预期得更快。
- 上一篇:唐嫣方发律师声明
- 下一篇:只有减肥的人才知道她有多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