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 中国大陆或将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产地, 全球人才缺口达百万

  • 2025-07-07 14:47:05
  • 932

据市场研究机构 Yole Group 预测,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 2030年,中国大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地区,产能占比将达到 30%。

与此同时,根据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最新报告,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100万人。

图源:汤姆硬件

目前,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在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晶圆月产能已经达到885万片,比2023年增长了15.5%,预计25年有望突破千万片。这背后是政策、资金和产业链资源不断向制造端倾斜。

过去几年,中国大陆新建了18座晶圆厂;华虹半导体在无锡建成并量产12英寸晶圆厂;中芯国际成功实现6nm制程,正向5nm攻关;在设备与设计工具领域,也已投入上百亿美元补齐短板。

从全球视角看,虽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占据 57% 的市场需求,但其本土制造能力只有 10%,这让它不得不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等地进口大量芯片。

图源:wccftech

为改变现状,美国政府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美光等企业在本地建厂,台积电甚至计划将30%的先进制程搬到美国去做。

在亚洲,中国、韩国、日本是晶圆制造的主力。欧洲基本自给自足,而印度则正全力追赶,已经批准了6家晶圆厂项目,开始布局自己的芯片生态。

总之,全球都在抢建产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从哪里来?

SEMI 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30年,除了100万专业技能人才的缺口,连中高层管理者都不够用。很多企业不得不跨行业挖人。

人才紧缺的背后,是AI、5G、智能汽车和消费电子等多个赛道的需求拉动。

图源:汤姆硬件

更麻烦的是,不仅不好招,还难留人。

一项行业调查显示,92% 的科技公司高管认为人才招聘越来越困难。员工离职意愿也在上升,2021年只有40% 的员工有离职倾向,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 53%。

其中,因为职业发展前景受限而离职的占34%,因缺乏工作弹性离职的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