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湾区红树林”孕新机, 低空经济论坛擘画产业新蓝图

  • 2025-07-29 00:44:34
  • 490

南都讯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7月25日,湾区红树林低空经济论坛暨鹏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论坛(第一期)在深圳华强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无人机协会、华强北高峰论坛联合主办,以“低空经济产业与地方政府的融合”为主题,汇聚百余位各地政府领导、省市驻深办负责人、顶尖专家及企业家。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场低空经济行业盛会,更是华强北首次将“湾区红树林式创新生态”和“三圈联动”街域经济模型推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平台。论坛首日座无虚席,不少嘉宾全程站立参与,印证了华强北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的巨大吸引力。

“湾区红树林式创新生态”亮相,论坛传递“华强北经验”

近年来,华强北创新构建“三圈联动”模式,实现空间(一公里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圈)、时间(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要素(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协同圈)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形成创新-制造-市场的高效闭环;并以“党建领航+链式集聚”模式,依托“两图两库”精准导航,推动无人机等新兴产业“从零聚链、由链变强”。

该论坛选择在华强北举办,正是因其独特的产业基因和生态土壤。“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是华强北基于40余年产业积淀提出的发展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提供“湾区红树林式栖息地”,实现创新萌芽与全球市场的高效对接,让稚嫩幼苗在潮起潮落中成长为参天红树,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街道办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的论坛,把华强北的产业模式、创新脉动传递给全国、传递给世界,让这里成为全球新质生产力策源的重要源头。”

专家献策,共探“产、融、城、用”低空经济发展蓝图

论坛上,行业专家刘立波以《低空经济产业如何带动地方经济》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结合深圳实践指出:“当无人机制造业与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当通航服务与大湾区城市群布局匹配,就能形成‘1+1>2’的乘数效应。”

圆桌对话环节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大协同与地方政府的融合”,多家企业和机构代表围绕园区建设、金融赋能、生态整合、场景落地展开深入研讨。中国瑞达提出“全栈式园区运营服务”,中财经分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工具箱”,中集产城介绍“装备制造与低空场景融合方案”,曼哈商业则带来“商业场景低空服务创新构想”。为地方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产业落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华强北样本”和实践路径。

场景先行,华强北成低空应用“首发地”

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是发布涵盖展示、交流、交易、竞技的“一节一展一会一赛”低空经济应用体系,包括低空文化飞行节、低空无人机人工智能展览、低空无人机机器人高端峰会及飞行足球大赛。

论坛现场,技术创新成果集中亮相。百台设备群控系统实现低空作业设备规模化调度,巡检狗以高精度传感能力成为基础设施巡检“智能卫士”,而“钢蹦狗”凭借超强环境适应性突破复杂场景瓶颈。华强北正成为低空经济创新产品的首发地、首展地、首单地。

今年以来,华强北已促成低空经济产业招商引资金额逾10亿元,涉及“低空+公共服务”“低空+文旅”“低空+安防”“低空+机器人”等多个应用场景,随着“场景驱动+要素零时差配置”机制不断深化,华强北将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首发地,让每一次创新都能第一时间实现应用落地、商业转化。

作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首个产业成果,低空经济在华强北率先落地开花。论坛不仅展示了阶段性成果,更奠定了常态化举办、持续策源全球创新的长远基础。华强北街道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论坛平台发布无人机、机器人、AI穿戴等新兴产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首发在华强北、交易在华强北、走向全世界”,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