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企“回暖”: 燃油车守盘, 新能源破局

  • 2025-07-08 23:45:09
  • 892

释放出积极信号。

在月初的战报中,合资车企有了复苏的态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6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同比增长12.3%,终结了连续18个月的下滑趋势。其中,今年上半年,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头部企业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最高增幅达16%,实现了逆势向上。

近年来,合资车在中国并不好过。

自主品牌借着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朝着合资品牌所固守的每一块阵地猛攻。

数据成为了最佳佐证:回首过去,合资品牌市占率一直居高不下,最高占比甚至超过了70%。而如今,主流合资品牌的市占率已不足25%。在产能方面,中国本土品牌的产能利用率过去几年从65%爬升到了84%。同一时间,主流合资品牌产能利用率却从73%跌到了56%。

除了肉眼可见的市场份额下跌,最致命的,是市场舆论的变化,合资俨然不再是“先进”的代名词。

面对失利的市场,合资车企不得不“变”:“油电并进”,是其打出的第一张反击牌。

众所周知,在自主开荒拓土的燃油车时代,是合资车企统治着中国车市。而凭借多年来积攒下的用户口碑,尽管自主品牌在燃油时代不断上攻,但燃油车一直是合资品牌的优势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电动化转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实际上燃油车依旧是相对主流。相比于新能源,燃油车在国内依旧有着53%的市占率。

而为了在这片主战场上提升战斗力,合资车企不仅快速推出全新设计、更符合年轻化审美及价值需求的产品;同时,加快补齐智能化短板,让燃油车变得“更聪明”,从而焕发新的生机。

产品之外,合资车企在营销策略上也更加灵活多元,助力其销量回暖。

去年,上汽大众首先做出改变,随后,上汽通用、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纷纷针对重点产品推出“一口价”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终端价格不透明的问题。同时,这种一步到位的价格方式,也成为了合资品牌营销中最有力的武器。

而听劝,也是合资反击的关键筹码:在新能源领域做出努力。

如今,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一汽丰田bZ5等新车,开始逐渐收获口碑和销量。而上量的背后,离不开其在华战略从“全球技术导入”向“中国市场主导”的转变。

当下,借助中国本土化力量已成为合资车企发起新攻势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在智驾领域,合资车企纷纷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以此快速补齐智驾短板。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华为乾崑智驾、火山引擎大模型、四维图新智能座舱方案……一项项本土技术被搭载到合资品牌车型上,一方面帮助其快速精准捕捉市场变化,推出更好的中国专属车型和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加速了智能化技术迭代和市场化进程,缩短了其与自主品牌在核心竞争力上的差距。

“燃油车守盘、新能源破局”。

不可否认,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凭借雄厚的品牌优势、转变的态度、丰富的技术积累,其仍具备强大的反击能力。由此可以预见,合资回暖势头仍在继续,而自主品牌则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