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互联网+”创新发展期间, 湖北一知名中药企业解散团队

  • 2025-07-26 14:22:33
  • 849

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一方面是中医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迅猛,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过亿且增速超40%的独家中成药当中,独领鳌头的广东罗浮山国药出厂的复方苁蓉胶囊的销售增长竟然高达2396.9%;另一方面,从津云新闻、北京青年报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折射出中医药产业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权益保护难题。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有137个中成药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销售过亿元,其中有62个为独家品种(含独家剂型)。从销售情况看,62个独家中成药销售额合计超过170亿元。其中,复方苁蓉胶囊、疏肝益阳胶囊属于男科用药,销售增长分别为2396.9%和75.8%。其中疏肝益阳胶囊为贵州益佰制药的拳头产品,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的功效,网店销售模式增长更是比往年有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的中医药企业遇到合规风险困扰。据知情人透露,某知名中药企业在湖北通过互联网模式销售中药的团队已经解散。鳌头财经进一步了解得知,这和津云新闻、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报道过的武汉一起“病人吃了药认为无效、警方认定中医诊所构成诈骗”的案件有关。

根据津云新闻报道,这家中医药公司销售的有OTC药品和中药丸剂,OTC药品均为正规厂家生产采购,医生有执业资格证,处方都是医生开的,药房根据医生的处方制作中药丸剂,但一名重庆巫山籍的男子花698元购买了药品后认为没有效果,于是报案,导致这家武汉企业10名工作人员被巫山警方抓捕。

中医药行业人士认为,此案折射出中医药产业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合规新问题和权益保护难题。从产业经济角度看,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符合国家战略导向,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2025年重庆地方政策更计划3年内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值430亿元。企业运营层面分析,据津云新闻报道,企业建立了“到付+无理由退款”的售后机制,且在用药追踪调查过程中获知,有四成以上的患者明确反馈治疗有效,部分患者治疗后主动要求增加疗程。一位中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指出:此案反映出的实质是中医药产业特性与市场认知之间的价值错配。中医药产业链长、见效周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因短期效果未达预期报案,反映出公众对“丸者缓也”的中药特性缺乏认知。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对湖北当地中医药企业有较大震动。一位武汉当地的从业者表示,因为当地相关的圈子很小,事情发生后大家就都知道了,不少中医药企业从药品到营销话术以及经营模式,均作出了相应调整,甚至宣布解散团队,以规避法律风险。

多名中医药从业者指出:中医药作为就业容量大、文化价值高的产业,其“互联网+”转型需要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判断中药疗效应考虑个体差异、辨证施治等专业因素,不能仅凭主观感受,若将“效果不佳”简单等同于“诈骗”,可能导致中医药企业陷入“不敢创新、不愿投入”的困境。

同时,鳌头财经了解发现,不少中医药企业,面临营销话术方面的“原罪”,这也成为法律风险的重大来源。但也有多名律师表示,如果仅仅是营销话术存在部分夸大、虚假宣传等成分,应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调整约束,仍不能简单将有问题话术视为“诈骗行为”。

此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对中医药“互联网+”模式的广泛讨论。据了解,前述案件仍未公诉,10名被抓捕的犯罪嫌疑人,已有6人被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这为理性厘清法律边界提供了契机。

而此前山东审查的一起案件,为重庆巫山案提供了先例样本。根据北京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2019年2月25日,聊城市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陈宗祥为住在本院的一位癌症老人推荐了一款抗癌药物,但老人服药后仍未能救回性命。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儿子王玉青报案,主任医师陈宗祥被停职、立案侦查,帮王玉青买药的病友家属王清伟被刑事拘留。经过全面审慎侦查,2019年3月24日,山东省公安厅最终发布通报:宣布陈宗祥、王清伟的行为均不应认定为犯罪,终止侦查,并对报案人王玉青予以训诫。

另据了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尤其在“互联网+”领域频频发力。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中医药贸易”新模式,推动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地方层面,重庆市政府2025年1月出台《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打造数字化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