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权交易冰火两重天: 一边拍不掉, 一边涨上天
- 2025-07-23 01:20:38
- 267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近期,A股上市银行股价频频刷新高点,银行板块也较年初上涨17.6%,成为资本市场热门板块;而另一端,非上市中小银行的股权拍卖却愈发冷清,频频遭遇折价、流拍,甚至不乏“1元起拍却依旧无人接盘”的尴尬案例。
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境况?业内人士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冷热态度背后,是估值逻辑、退出通道与银行自身竞争力的全面分化。此消彼长之间,银行业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
两极分化下的银行股
“最近我们在加仓银行股,主要布局头部国有大行和部分高分红城商行。”上海一大型私募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当前市场对上市银行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稳定分红、风险可控、业绩回暖等利好,“对大资金来说,这是配置较好的窗口”。
与此同时,在阿里法拍、京东拍卖等多个平台上,非上市中小银行的股权拍卖则显得格外冷清。记者在阿里法拍平台统计,截至7月21日,百余场正在进行的银行股权拍卖中,仅有3场有人报名,其余场无人问津。
拍卖现场数据也揭示出冰冷现实:7月初,潮州农商行7000万股股权第三次流拍,即便较评估价打了85折也未吸引报名者;廊坊银行1.67亿股股权八折起拍亦遭遇流拍。更令人意外的是,甚至有银行股权即便打出“1元起拍”的标语,仍无人接盘。
“这不是新鲜事。”一国有知名AMC公司部门方经理对记者说,“1元起拍其实是噱头,为的是在平台上获取更多曝光,试图吸引感兴趣的投资者,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在他看来,造成这组“冰火两重天”的核心,在于市场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信任与估值基础正在分化:头部银行有政策利好、有规模效应、有资本回报;而中小银行,不确定性远大于确定性。
中小银行股权为何不值钱
“这是因为中小银行存在信息不透明、估值难、退出路径不清晰等多重障碍。”上海一位长期代理银行股权交易的资深人士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与A股上市银行每季度公开披露财务报表不同,非上市中小银行的信息公开渠道较少,潜在买家难以准确判断其盈利能力和风险底数。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有的银行不良贷款率看着不高,但区域产业结构单一、抵押物变现难,我们很难给出合理估值。我们有一次调研某地农商行,账面不良率不到2%,但一看抵押物和产业结构,实际风险估计远高于披露风险。”
他认为,中小银行股权一旦涉及自然人小额持股,更缺乏议价权和治理话语权。“你可能花几十万元买了5%的股权,最后啥也干不了。中小银行的股权退出极其依赖股东之间私下转让或地方企业托底,二级市场没有流通机制。不像上市公司,今天买明天卖,非上市股权一旦买入,可能五年、十年都没有机会转出。”
此外,还有政策边界的模糊性。例如部分地区的农商行正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是否被整合或转型尚无定论,潜在投资者持观望态度。“没人愿意成为不确定性中的牺牲者。”他说。
“几万元买下一堆纸质股权证明,说不定好几年都没有变现机会。”一位曾在法拍平台关注农商行股权的“老玩家”无奈地向记者吐槽。对于缺乏产业协同或战略布局需求的散户或中小机构来说,这样的投资风险难以承受。部分中小银行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实际控制人影响力大,股东权利落实不到位。“你可能名义上持股10%,但连一个董事席位都争不到。”
更为根本的问题,是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瓶颈愈发突出。
“息差持续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导致盈利空间受限。”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投资者来说,中小银行缺乏规模效应和成长性支撑,股权自然缺乏吸引力。”
中小银行转型路在何方
当前银行股权市场的冷暖不只是资产本身问题,更反映出市场对银行发展可持续性的深层次考量。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上市银行有政策托底、客户黏性强,而很多中小银行只能依赖地缘经济,一旦地方产业下行,风险就快速暴露。
“未来几年,中小银行要么走特色化道路,要么就会被边缘化。”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差异化竞争能力、资本补充机制、科技投入能力,将成为中小银行能否突围的关键。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则认为,监管层已释放信号,支持有条件的中小银行通过并购重组、引入战投、数字化升级等方式提升竞争力。“金融机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强越稳越重要。”他说。
有市场人士建议,未来可考虑建立中小银行股权信息披露平台,提高估值透明度;完善区域金融资产流转机制,为中小银行股权创造退出渠道;同时引导地方国资和优质民企战略入股,改善股东结构与治理水平。
- 上一篇:山东历史
- 下一篇:蒋一侨光速帮侯佩岑找到工作